文章简介
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我国人群肥胖患病率也在迅速上升。根据中国超重与肥胖标准,约一半的成年人和五分之一的儿童超重或肥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

2022年9月Obesity杂志(2022 IF= 9.28)在线发表了全球健康研究院和公共卫生学院王友发教授、孙晓敏副教授与美国斯坦福医疗保健中心颜芳教授等多国专家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Health consequences of obesity and projected future obesity health burden in China”(我国肥胖相关不良健康结局研究进展及其未来预测),同时该篇研究被选为编辑精选文章。
研究主要发现
该研究系统阐述了中国过去30年肥胖对死亡率和各种慢性疾病风险的影响,预测了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肥胖、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并讨论了预防和控制肥胖的政策与措施。研究表明:BMI与全因死亡率呈非线性(“U型”)关系,BMI在26 kg/m2左右死亡风险最低(Figure 1)。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癌症、代谢综合征和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2018年,中国成人中超重/肥胖、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51.2%、27.5%和12.4%。据预测,2030年这些疾病的患病率将分别达到70.5%、35.4%和18.5%,患病人数将分别达到8.1亿、4.2亿和2.2亿左右(Figure 2)。随着时间的推移,超重/肥胖率的城乡差距预计会缩小直至逆转。
未来10年肥胖负担将急剧增加,且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亟需建立政策并实施强力的干预措施来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流行,减少健康不均等性。
你我积极参与、防控肥胖、共同行动
王友发教授团队长期从事肥胖防控相关研究。2022年3月4日组织举办了“国际肥胖日”系列活动(制作了中国肥胖防控大众宣传短视频、举办国际高峰论坛、发布肥胖防治专家共识(部分内容)等)。此外,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国际肥胖和代谢性疾病中心的大力支持。
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是西安交通大学重点打造的跨学科、科研及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跨国合作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任主任,中心开展包括基础研究、预防、临床治疗、科研转化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相关疾病的防治结合,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成为国际一流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包括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和领导者,包括沈洪兵、顾东风、贾伟平等多位院士。